2024-04-15 14:30:47
黑臭水体是指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统称,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广泛分布在老百姓房前屋后,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和生产生活。黑臭水体识别首先以群众的感官判断为依据,当水体颜色、气味异常引起群众不适的,即可初步判断水体黑臭。当感官判断有争议时,采用水质监测的方式判定。目前,黑臭水体根据水体分布区域分为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黑臭水体。
“十三五”期间,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带动黑臭水体治理直接投资1.5万亿元,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圆满完成了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截至2020年,长江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体黑臭成因错综复杂,包括外源污染、内源污染、水动力条件差等因素,导致水体污染负荷超过了自净能力,水体发生黑臭。
黑臭水体的成因:
1.外源污染
过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且快速消耗水体中溶解氧,造成水体呈厌氧状态,在厌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下,产生臭味物质(硫醇、硫醚、硫化氢等),同时伴随生成致黑物质(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导致水体黑臭。
2.内源污染
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通过沉淀或吸附等富集在底泥中,在高温等条件下,大量污染物从底泥中释放,产生致黑致臭物质,导致水体黑臭。
3.其他原因
①水动力条件不足
水体流通不畅导致水体复氧能力减弱;蓝绿藻快速繁殖引发水体水质恶化甚至发生黑臭。
②不利气温条件
当温度升高,河道底泥及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加快,耗氧过程加速,导致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快速下降,加剧水体黑臭。
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1.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直接排入水体的居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等污染源,通过对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入河污染。
针对合流制溢流污染和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可通过分流制改造、增设调蓄设施、建设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减少污染物入河加强设施运行维护,定期开展管网巡查养护,强化汛前管网清疏,减少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现象。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通过源头减量、过程阻断、资源再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控制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设置生态沟等治理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针对散户畜禽养殖废水,加强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来改善黑臭水体。
2.内源治理
内源治理是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削减底泥中污染物来改善黑臭水体水质。针对污染底泥,在科学开展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底泥原位治理或清淤疏浚等措施,有效削减内源污染。对于清淤疏浚底泥应做好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
3.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对河岸线、边坡及水体本身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达到改善水质及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效果。
通过设置植草沟、铺设透水砖、构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措施,对原有硬化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结合景观绿化布置河道局部形态改变等,提高岸线及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重建水下生态系统,促进水生生物群及其栖息地恢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4.活水保质
活水保质是指通过增加河道补水等措施来改善河流水动力条件,增强水体自净能力。针对缺少补给水的黑臭水体可将净化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滞蓄和净化后的雨水等,作为河道生态补水。针对需活水循环的水体可通过水系连通等措施改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
黑臭水体是指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统称,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广泛分布在老百姓房前屋后,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和生产生活。黑臭水体识别首先以群众的感官判断为依据,当水体颜色、气味异常引起群众不适的,即可初步判断水体黑臭。当感官判断有争议时,采用水质监测的方式判定。目前,黑臭水体根据水体分布区域分为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黑臭水体。...
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岩石、矿物和土壤等。在水中,二氧化硅主要以游离态(溶解态)和胶体态存在,其溶解度为0.45 kg/L(干燥状态)。水质中的二氧化硅(SiO₂)是水体中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其浓度和含量对水质安全、生态环境以及工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5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水...
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水中叶绿素含量高通常意味着水体中有较多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表现。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生长,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水体是否受到营养盐污染,尤其是氮、磷等物质的污染。这些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监测叶绿素含量,可以了解水体的营养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7月2日,财政部发布《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该补助资金指的是,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城市管网建设、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及水生态修复的转移支付资金。黑臭水体监测方案(财政部发布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