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仪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公司动态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

2023-03-07 13:01:00

生态环境部24日向媒体公布了2020年2月和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地表水总体情况

2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实测1934个),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9%,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2%,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1-2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实测1934个),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3%,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监测网监测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及重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有所上升,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有所下降。

主要江河水质状况

2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2.5%,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为1.9%,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其中,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长江流域水质为优,浙闽片河流、珠江和黄河流域水质良好,淮河、松花江、海河和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

1-2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2.4%,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劣Ⅴ类为2.5%,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中,西北诸河、西南诸河、长江流域、浙闽片河流和珠江流域水质为优,黄河流域水质良好,淮河、松花江、海河和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重要湖(库)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

2月,水质监测的111个重点湖(库)中,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5.7%,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6.3%,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水质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107个重点湖(库)中,1个湖(库)呈重度富营养状态,占0.9%;5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占4.7%;20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8.7%;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

其中,太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巢湖水质良好、轻度富营养;滇池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洱海、丹江口水库水质为优、中营养;白洋淀水质良好、轻度富营养。与去年同期相比,巢湖和白洋淀水质有所好转,太湖、滇池、洱海和丹江口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太湖、巢湖、滇池、洱海、丹江口水库和白洋淀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1-2月,水质监测的111个重点湖(库)中,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3.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5.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富营养化状况的107个重点湖(库)中,4个湖(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占3.7%;20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8.7%;其余湖(库)未呈现富营养化。

其中,太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巢湖水质良好、轻度富营养;滇池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洱海和丹江口水库水质为优、中营养;白洋淀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巢湖和洱海水质有所好转,太湖、滇池、丹江口水库和白洋淀水质无明显变化;太湖、巢湖、滇池、洱海、丹江口水库和白洋淀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

参加排名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2050个国控断面(其中1940个为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110个为入海控制断面)。2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玉树、海南、金昌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到第30名),铜川、沧州、辽阳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热门标签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部,全国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推荐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张家口市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

    5月8日,从张家口市市政府新闻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的《张家口市2020年水环境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张家口市将重点实施11项重点任务及3项保障措施,切实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确保全市8个国家、省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表水优良比例达到100%...

  • 水质苯胺检测标准与方法(水质苯胺检测的影响因素)

    苯胺又称阿尼林(C6H7N微容于水),是一种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气味,是残留性比较高的有毒化合物,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苯胺和硝基酚类化合物都是重要且常用的化工原料,作为原材料或中间体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苯胺会随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地表水等受到污染。...

  • 水质总氯国家标准(水质总氯超标的影响)

    水质总氯是指水样中所有氯的总量,包括游离氯和结合氯两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水质指标,用于评估水体中氯的含量以及水的消毒程度。在水质检测中,总氯通常被用于评估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而氯化物是水中的一种常见无机化合物,高氯含量可能会导致水的味道和气味变异,并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 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武汉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

    环境部门累计对11474个饮用水源地开展监测,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武汉市19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据介绍,截至2020年3月3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5948.5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045.7吨/天。其中,湖北省能力从疫情前的180吨/天提高到了663.7吨/天,武汉市能力从疫...

  • 水中溶解氧检测的标准(为什么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就是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通常记作DO,以每升水里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国家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按水质优劣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类。其中溶解氧是分类的重要指标,地表Ⅰ类水溶解氧必须≥7.5mg/L。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pH7.1~8.5、溶解氧≥7.5mg/L的地表水Ⅰ类水(自然保护区源头水)或天然优质饮用水,其水分子团结构往往是小分子团水,因此溶解氧≥7.5mg/L可以作为天然优质饮用水或者健康饮用水的必要指标。...

  • 地表水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